服务热线:
18901919522

2023 第五届星空艺术节 看见他者 To See The Other

简要描述: 2023年9月9日-23日,由北京身身不息文化交流中心主办,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吉祥大戏...

详细介绍

  2023年9月9日-23日,由北京身身不息文化交流中心主办,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吉祥大戏院、南阳共享际联合主办,第五届星空艺术节如期而至。本届星空艺术节以四个单元,去探讨在当下剧变的外部现实与内在精神危机下,如何通过思想的探讨、艺术的呈现及人与人的交汇抵达“他者”,让我们看见彼此。

  本届星空艺术节的主题——“看见他者To See The Other”,接续了后结构主义“去中心化”的理论谱系与研究方法,“他者”既代表的是在当前社会结构下多样的边缘性,更表达的是一种抵抗的视野与方法;而“看见”,亦不是单方向的权力凝视,而是不同世界中的主体碰触对方、感受彼此的开放性过程。在过去的全球运动中,他者的视野为边缘群体提供了一个抵抗不平等结构与权力的可能,从被殖民者对殖民者的抵抗,到女性运动中性别视角的转换,从少数族裔对自身的叙事,到身心障碍人士推动社会模式的进步,通过不断思索与推翻中心/边缘、自我/他者的疆域化关系,达成多元共存与意识转换。

  “他者”是理解社会关系、权力结构、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等重要议题的关键概念之一。“他者”不是固定的身份标签,而是一种结构中的处境,每个人在生命历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同的“他者”,也会遭遇自身成为“他者”的时刻。当我们身处能力和话语的弱势时,当我们与主流持有不同意见时,当社会的演变越来越朝着同质化发展时,我们怎么样对待“他者”,将会决定我们自己是怎样的人;我们如何接纳不同社群的文化,也在决定着我们的文化。自我与他者互相牵连,彼此映照。看见他者,指向的是一种开阔、包容的视野,指向的是具体的、彼此尊重的关心,是对我们关系的重构。

  看见“他者”,是星空艺术节包容性艺术(Inclusive Arts)实践的基础。在过去四年的中,星空艺术节通过包容性艺术搭建了连接他者的诸多项目、行动。从2019年开启无障碍艺术的国际交流,到2022年真正深入中国的身心障碍社群,创作了第一部中国身心障碍社群的独白剧;从2021年开启面向认知症长者和照护者的舞蹈疗愈,到2023年,正式成立星空疗愈计划专项基金,推动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建设;从开始外界对包容性艺术的困惑与不理解,到现在慢慢的变多同行的伙伴……在这个历程中,我们正真看到了不同处境、不同社群中具体的人,也看到了艺术重塑人与人之间的身份认同、关照关系的潜能。

  今年第五届星空艺术节,我们将延续包容性艺术的全球视野和本土实践,携手北京各大文化艺术机构,呈现国内外的思想交流和艺术盛会。演出单元将呈现法国编导杰罗姆·贝尔(Jérôme Bel)享誉全球的包容舞蹈作品《盛会》北京版、中英联合创作身心障碍社群独白剧《突然间我消失了: 中国/新加坡/英国‘d’之独白》(编剧凯特·欧莱莉,导演陈然);对话单元将从历史、电影形象、当代艺术及城市空间四个维度展开,邀请学者及实践者戴锦华、李生平、王超、林婧、李博、韩亚楠、沈丞晴、林子皓进行对话,去打开更大的残障论述空间;影像艺术交流单元,四部高质量的舞台影像聚焦英国与澳大利亚两国优秀的包容性艺术的创作团队及创作者,包括澳大利亚背靠背剧团(Back To Back Theatre)、无休止舞蹈剧场(Restless Dance Theatre)、英国身心障碍艺术家克莱尔·康宁汉(Claire Cunningham)和坎多克舞团(Candoco Dance Company);艺术行动单元邀请当代艺术家宋冬、葛宇路及残障融合平等意识培训师潘美好参与城市无障碍及老龄社会议题,以艺术行动的方式给予极具创造力的回应。四个单元彼此交织,共同编织出当今他者与我们的图谱。

  《盛会》(Gala),是一场极具创意、大胆而又前卫的舞台表演,它并不追求极致的舞技,而是要令参加者运用身体的潜在能量,以舞蹈发挥想象力,肯定自身价值。

  二十位来自北京不同背景的舞者穿上各自的衣服踏上舞台,他们既有专业舞者、业余人士、儿童、青少年、退休老人以及身心障碍者,不同的身体姿态演绎自己的舞蹈,模糊了舞蹈和非舞蹈的界限,重新定义舞蹈的多元美学,共同编织了一个极具包容的舞台。

  《盛会》是法国知名编舞家杰罗姆·贝尔(Jérôme Bel)团队于2015年创作的作品。自2015年起,该作品先后于比利时、德国、法国、奥地利、葡萄牙、加拿大、瑞士、新加坡、英国、巴西、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上海、厦门)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在地演出,广受赞誉,目前仍以它适合使用的范围极广及可激发多样艺术形式的灵活框架受到世界各国表演艺术行业的青睐。

  第五届星空艺术节邀请杰罗姆·贝尔团队共同创作《盛会》北京版,这是继第二届星空艺术节《盛会》厦门版之后的再次合作。2020年疫情期间,《盛会》厦门版只进行了直播演出,三年之后,《盛会》北京版终于能和观众在剧场见面。相信这场包容、多样的舞蹈现场,能够让每一个人看见彼此,看见不同,看见欢乐与感动!

  北京版舞者(依姓氏首字母排序):陈湘岳,董桂伶,高山,胡梦娇,黄修龙,李文丽,李紫安,刘夏青,柳佳康,马天伊,戚悦,沈小琬,沈旭昱,王璨,王江瑶,王倾尔,颜维旭,杨修恒,张弛,赵琦

  地点:吉祥大戏院(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88号吉祥大厦7层(金鱼胡同地铁站B东口旁))

  2022年,身身不息启动国际无障碍剧场合作项目《突然间我消失了: 中国/新加坡/英国‘d’之独白》(And Suddenly I Disappear: the China/UK/SG d Monologues),这是国内首部以社会模式理念、身心障碍者主体性视角创作的无障碍独白剧。中国独白部分由身身不息出品,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支持。

  《突然间我消失了: 中国/新加坡/英国‘d’之独白》首版是英国剧作家凯特·欧莱莉(Kaite O’Reilly)和英国知名剧场导演菲力普·萨睿立(Phillip Zarrilli)的作品,凯特在其中出色的戏剧构作令她获得2018年埃利奥特·海斯国际杰出戏剧构作成就奖。

  2022年,《突然间我消失了: 中国/新加坡/英国‘d’之独白》完成了第一阶段身心障碍者的采访与身心障碍模式的调研(Research & Interview)与第二阶段剧本创作与系列表演工作坊(Writing & Capacity Building)。2023年,剧作家凯特创作的中国独白出炉。剧作家结合了大量访谈进行虚构创作,一共有五个中国独白诞生:“奇妙的事情马上就要来临”、“躺平的韭菜不好割”、“另一种光明”、“燃烧”、“在闪光的人群之中”,这些独白是来自身心障碍群体真实而智慧的表达,回到人的处境,以高超的剧场表达倾诉人的心声,是剧场对身心障碍主体性的再塑造。

  《突然间我消失了: 中国/新加坡/英国’d’之独白》是一个缓慢发展的项目,我们在探索身心障碍人士为主导的无障碍剧场在中国语境下的存在空间。此次星空艺术节将在南阳共享际呈现一个排练厅/化妆间版本的剧读表演。

  系列对话将分别从历史档案梳理、电影文本细读、当代艺术实践案例探讨以及城市空间建构分析四个维度,体察残障人群在社会中的身份认同有关问题、洞悉 “身体损伤” “残疾” “残障”这些标签背后残障个体的真实身体经验、深入残障研究中具体而微的诸项议题。

  我们希冀通过这一些声音与思考,于建设无障碍环境慢慢的变成为社会共识的当下,共同倡导并促进一个更为平等与友善的多元共同体。

  回瞻国内“残障”概念的发展与接受史,对于理解中国残障者当下的处境特别的重要。从“残废”到“受障”,从“喑哑”到“龙人”,从“瞽目”到“视障”……在残障倡导领域,如何指称残障者是一个重要的基础问题,关涉残障者的自我认同和主体性表达,同时又折射出社会的权力结构,包括法律规范称谓和官方人口管理分类方法、社会刻板印象与污名化的建构与消解过程。

  本次对话将通过梳理探讨在中国不同历史时刻出现过的残障相关称谓及其背后的身份构建、社会认同等问题,试图在史学视域中寻觅理论依照,从而让我们在残障的当代倡导中找到可能的道路。

  本讲座拟从以残障人士为主角的影片切入,尝试体认这一多样的“”所面对的社会处境和所遭遇的文化与现实困顿。由他们在现实与银幕上的多重缺席与在场的形态及意义,尝试讨论社会与人、电影与人、“他们”与“我们”。讲者拟以自己心目中在呈现残障人士的主题与展示电影视听的艺术双重意义上的佳作《绿洲》《推拿》为例,展开关于他者、面庞、看见、“褫夺人性”与“赋予人性”等议题的思考。以影片为镜,以“他们”为镜,照见我们自己。

  西方“残障艺术”的兴起与上世纪60年代左右在全世界内开展的社会运动——残障权利运动(Disability Rights Movement)紧密关联。当主流艺术反映再现“常人”的经验时,由残障人士参与或主导的艺术创造,一方面间接回应了残障权利运动中涉及的教育资源、发展机会及权力关系的不平等问题,另一方面也直接为艺术生产提供了多样的景观。

  如今,全球各地均可见各类残障艺术节的举办及相关艺术团体的活跃,然而与之相左的却是,残障群体在庞大的当代艺术机制构建中仍然面临如何争取话语权的问题。本次对话将关注残障人士在全球当代艺术生态中如何更好地贡献自身社群文化叙事、提高其可见度的方式,以及当代艺术更进一步与残障群体交融、建立其认同并拓展自身阈值的途径;邀请残障与非残障艺术行业从业者进行分享和对谈,从具体的实践案例分析出发,在中外不同文化语境及社会现实形态中,探讨残障艺术的前世今生,及其在未来可能的位置。

  嘉宾:林婧(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葛慧超(身身不息、星空艺术节创始人)李博(艺术家)

  如何建造一座友善、温暖、便利的“无障碍城市”?对类似“通用设计”“技术可及性”等跨越了建筑、信息科技、法律、社会工作、都市规划等诸多领域的概念和政策标准的探讨,既带来了不一样的行业的跨界交流与合作,也引发了新的争议和摩擦。与此同时,慢慢的变多的残障人士主动参与到这些对“无障碍”未来的诠释与实践中。“无障碍”的概念不可被化约为一个单一的通用标准,相反,恰恰是因为它有提供丰富解决方式的极大潜能,能够督促人们去反思不同形态的现代都市中不断涌现的问题,并为其源源不断地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本次对话将关注城市空间中残障人士的日常体验——ta们的出行、工作、社交。由于性别、障别、阶层等多重身份特性的交织重叠,残障个体之间具有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种个体独特性所构成的群体多样性进一步影响了ta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解和参与。鉴于此,规划师和设计师是如何与残障社群合作的?残障人士又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自己成为所处空间的设计和规划者的?这样一些问题将成为本次对话的核心议题。

  嘉宾:韩亚楠(城市象限咨询业务组组长)沈丞晴(少数派说创始人)林子皓(芝加哥大学比较人类发展学系博士候选人)

  本届星空艺术节影像交流单元,四部高质量的舞台影像聚焦英国与澳大利亚两国优秀的残障艺术的创作团队及创作者。9月10日,交流单元澳大利亚焦点日将在798不同空间呈现澳大利亚背靠背剧团(Back To Back Theatre)的戏剧影像《影子SHADOW》和无休止舞蹈剧场(Restless Dance Theatre)两部代表性短片《透视黑暗Seeing Through Darkness》、《平衡Counterpoise》。9月17日,交流单元英国焦点日将在南阳·共享际剧场呈现英国残障艺术家克莱尔·康宁汉的经典作品《今夜,你凝视我的方式The Way You Look(at me),Tonight》和包容性舞团坎多克(Candoco Dance Company)两部舞蹈短片《未言尽言Unspoken Spoken》、《感知事物Feeling Thing》。影像交流单元同时设置了主创艺术家参与的线上交流环节。

  * 独一无二的视角审视“智能”,“智力缺陷”,“人工智能”,调侃地反思“人性”及社会

  一个有心智障碍的活动分子三人组举行了一场市民大会,这会是礼貌的讨论,还是终将混乱的争吵?2022年国际易卜生奖新晋得主、背靠背剧团(Back to Back Theatre)是澳大利亚在全世界内最具影响力的剧团之一,根据其获奖话剧改编的黑色幽默影片《影子》(Shadow)结合戏剧与纪录片风格的元素,讲述了一群活动分子举办公开集会,最后却发现他们自己的偏见才是拯救世界的路上最大障碍的故事。这个大多由神经多样性(neurodivergent)人士组成的剧团,通过两年半的对话与创作,试图理解个人与集体的责任,并试问我们应怎么样共同做出符合社会最佳利益的决定。

  《透视黑暗》是米歇尔·瑞安执导的一部激动人心的作品,其灵感来自法国表现主义画家乔治·鲁奥。《透视黑暗》与南澳大利亚美术馆合作,期间美术馆举办了鲁奥作品展览。在编导米歇尔·瑞安看来,乔治·鲁奥的作品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美感, 作品中不完美的身体形态和困扰的灵魂与残障人士的感受和感知产生了共鸣,去看到不同人群的美丽和差异。

  《平衡》(Counterpoise)跨越大洲和大陆限制,汇聚了一支来自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国际合作创意团队。无休止舞蹈剧场屡获殊荣的艺术总监Michelle Ryan、29Dong Dance Theatre的艺术总监Sunyoung Lee和Korean Music Project的作曲家兼制作人Sngkn Kim以及8名残障和非残障的舞者共同创作了一部独特的舞蹈剧场作品。由于有如此多的机会去联系和接触不同的文化,我们各自的身份界限开始变得模糊。《平衡》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共同文化是什么?无论我们之间的界限如何,我们是不是正在走向人类经历极其相似的转折点?

  我们怎么样看待他者?我们如何让自己被看见?我们的身体如何决定我们感知周围世界的方式?我们能学会超越他人的界限吗?《今夜,你凝视我的方式》是一件社会雕塑——两位表演者和观众的感官之旅。国际编舞家及表演者杰西·柯蒂斯(Jess Curtis)和著名的苏格兰艺术家克莱尔·坎宁安(Claire Cunningham)的亲自表演与音乐及视频艺术的结合,与有关我们的习惯和习俗的重要问题搏斗(也能够理解为字面意思),感知世界和彼此。他们与著名作家及感知哲学家阿尔瓦·诺埃(Alva Noë)、视频艺术家约安·特雷卢(Yoann Trellu)、作曲家马蒂亚斯·赫尔曼(Matthias Herrmann)和剧作家卢克·佩尔(Luke Pell)合作的这个作品,展示了对于双人表演的前沿探索,作为不同年龄、不同身体基础和背景的男人和女人以自己的方式对彼此进行发掘。2005年,杰西·柯蒂斯(Jess Curtis)作为编舞家,邀请坎宁安(Cunningham)进入了运动艺术的学习,并为她作为独立编舞家的职业生涯铺平了道路。十年后,他们在《今夜,你凝视我的方式》中再次携手合作。

  作品融合了舞蹈,故事描述,歌唱,影像,即兴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段,演员与观众融合而不是隔离开,每个个体都被包括在演出当中,能够自由地保有各自私密的感受和观点,也能加入讨论和互动,融入当下时刻的演出进行。从内容到形式充分营造出了“包容性”的对话空间,个体作为“人”的一切被看见和允许,得到尊重,接受,和关照。作品以健全及残障的身体为依托,探讨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如果我们“允许”,身和心的固有边界是可以被超越的,而在超越的彼端,是对自身以及他者更大维度的包容,理解和温柔。这,或许就是,爱和自由。

  *突破“身体自主权” 的认知框架,以全新的视角重新思考身体与物体的关系(《感知事物》)

  《未言竟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规则的世界中,既有我们强加给自己的规则,也有别人强加给我们的规则。这些规则有时隐藏,有时无从察觉,常常未曾言明。

  当我们敢于挑战这些规则时,将会有哪些可能性呢?由英国坎多克舞蹈团出品、芬·沃克执导的舞蹈电影《未言尽言》(Unspoken Spoken)正是围绕着这样的一个问题而展开。在本剧中,我们将邂逅5个人物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要去质疑、屈服和对抗的规则。

  《未言尽言》将英国手语(BSL)、声音和肢体动作相结合,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由一众残障和非残障舞蹈演员倾情出演。年轻演员和年长演员携手演绎,激励我们更深入地探索自己的边界。如果我们直面阻碍我们前进的因素,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感知事物》:艺术家乔·班农(Jo Bannon)拍摄此影片探讨了如果你对事物的生命力保持开放,会发生啥。物质充满生机。如果你为你的餐桌奏响正确的频率,它会迸发出爆炸之声。被你丢弃的可乐罐会在几十年间的分解中嘶嘶作响。你的熨斗在滑过涤纶时有一种独特的摇摆姿态。

  我们人类动物倾向于将“事物”视为无生命的,以维护我们在无生命世界中的主导地位。《感知事物》邀请你重新培养对事物活力的敏感性。它要求你更仔细地聆听冰箱的声音,关注灶台火焰的情绪变化,探索如果你对事物的生命力保持开放时,会发生啥。本片试图挑战对“身体自主权”(bodily autonomy)的主流看法,赞美我们的身体与周围世界之间的一种新的相互依存关系。

  本届星空艺术节特别单元——艺术行动单元旨在通过艺术家的创意、关怀,搭建艺术家与不同群体及公众相遇的场景和平台,以艺术的力量回应、介入当下社会议题。本次艺术行动单元将邀请当代艺术家宋冬、葛宇路及残障融合平等意识培训师潘美好参与城市无障碍及老年认知障碍议题。

  这些陡坡、坎高,一直和其他的无障碍设施设计缺陷一样,属于容易被大众忽视的现实问题。

  这次行动的实施方式是通过视觉阐释,让观众能够直观甚至夸张地达成对他们困境的感同身受。

  而行动实施者潘美好,对于气球形式有一些浪漫的迷恋。气球本身的轻盈感,能带来脱离地心引力的可能性,有超越轮椅障碍的潜能,它因此成为本次行动的最佳呈现方式。

  前期走访公共空间,确定一些轮椅使用者无法越过的障碍。随后邀请公众一起参与,在轮椅上绑氢气球,以减轻其重量。在达到一定的气球量级之后,轮椅也许就能成功越过障碍。这一参与过程,可以把道路障碍,用气球的体量进行转译。气球的数量,对应着轮椅翻越障碍的难度。五彩缤纷的气球本身也是一种视觉景观,能吸引更多人来关注这一现实困境。当然,困境本身也一定要通过一些浪漫的建设性叙事,以避免陷入传统的残障议题讨论。公益的目的并非传播苦难故事,而是传递在未来超越障碍的努力与勇气。气球本身的浪漫色彩,也会淡化公众的负罪感,让他们放松,以简单的参与方式,加入其力所能及的行动。

  嘉宾:葛宇路(艺术家)潘美好(乐平公益基金会 残障融合实验室新媒体传播负责人)

  目前大众对认知症的认知显然是不够的。受到认知症影响的可能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人,甚至是我们自己。认知症给人类带来诸多困扰,人们对相关人群也有很多认知误区。我们如何在生活中与他们共处?认知他们,就是重新认知“认知”本身。理解他们,就是理解自身。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我们的记忆也是有限的,但情感是无限的。构建一座彼此认知的桥梁,到彼岸去看看。也许我们记不住桥梁,但我们大家可以通过这座桥梁构建理解的可能。

  认知症患者的症状并不像我们所熟知的那样千篇一律。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记忆留存如同一个装满书籍的书架,书籍不断掉落,最后剩下的那本书,对他们来说是无法掉落的,对我们来说也是珍贵的。让我们重新认知我们以为熟知的世界,让我们重新认知我们自身。也让我们重新认知“认知”。艺术家制作了一个正方形的书架,其中放满像书籍一样的白盒子。活动中,患有认知症的老人将各取其中的一个,把自己最难忘的事或物以某种形式放在盒子书籍里面,并用自己的方式在外表做好标记和颜色,放入书架。之后,他们每过一小段时间就被安排去找这个盒子,也能增加放在里面的记忆。你们可以分享这些故事和物品,但阅读完后要尽力放回原处。这有些像图书管理,又有些像记忆训练。这些都是他们和我们最珍贵的那本最后的书,他们用物物交流的方式,达成人与人的交流。这不仅仅是认知“认知”,也是认知“不认知”,这个不认知,就是我们自身。

  联合传播:结绳志、单读、青年志、残障融合实验室、少数派说、城市象限、Arts Access融艺、残障姐妹BEST

  *场地轮椅友好,请在报名具体活动时注明您的无障碍需求,我们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联系您提供对应的支持

  星空艺术节(Luminous Festival)是由身身不息(BODY ON&ON)2019年发起的中国首个包容性艺术节(Inclusive Arts),以“民胞物与”的思想为起点,致力于推动当代文化艺术的无障碍、创新发展,打破社会偏见、人心藩篱,共建平等与包容的世界。

  星空艺术节以艺术+公益的整合方法,通过演出、论坛、放映、展览、工作坊、人才教育培训、公益项目等丰富多元的形式,连接全球包容性文化艺术机构、残障/非残障创作者、公益组织、受益人(身心障碍群体)以及在地观众,深入探讨无障碍艺术、创意老龄、身心障碍群体主体性表达等议题。

  迄今为止,星空艺术节合作机构/艺术家包括英国Stopgap Dance Company、英国苏格兰芭蕾舞团、法国编舞家杰罗姆·贝尔(Jérôme Bel)、 CCN2-法国格雷诺布尔国家编舞中心、德国Thikwa剧院、德国里米尼纪录剧团、慕尼黑室内剧院、日本琦玉金世代剧团、美国Dancing Wheels舞轮舞团、德国She She Pop她她波普剧团、以色列Vertigo现代舞团、新加坡THE舞人舞团、瑞士Theater HORA剧团、英国剧作家凯特·欧莱利、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老龄社会30人论坛、深圳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北京病痛挑战基金会、残障姐妹BEST、WABC艺途无障碍等。

  2021年,星空艺术节携手演员黄轩在腾讯99公益日推出“一堂艺术课”,同时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星空疗愈计划”公益项目,这是国内首个对阿尔茨海默病长者的舞蹈疗愈项目;2023年,正式成立星空疗愈计划专项基金。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是中国领先的当代艺术机构。UCCA秉持“持续让好艺术影响更多人”的理念,每年为超过百万的观众带来丰富的艺术展览、公共项目和研究计划。UCCA目前拥有三座场馆:UCCA北京主馆位于798艺术区的核心地带,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其原址为建于1957年、历史悠远长久的厂房,于2019年完成由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主持设计的场馆改造;UCCA沙丘美术馆由OPEN建筑事务所设计,坐落于北戴河渤海海岸的阿那亚社区内;UCCA Edge由纽约SO – IL建筑事务所设计,于2021年5月在上海静安区对公众开放。UCCA于2018年正式获得由北京市文化局认证的美术馆资质,并经北京市民政局与香港政府许可,在两地注册成立非营利的艺术基金会。UCCA的商业板块包括零售平台UCCA商店、UCCA儿童艺术中心,以及专注探索艺术与品牌多元跨界合作的UCCA Lab等。UCCA于2007年开馆,2017年在一组国内外董事的支持下完成机构的重组与转型。UCCA致力于通过当代艺术,推动中国更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对话之中。

  吉祥大戏院,始建于清光绪1906年,原名“吉祥园”,是北京著名的百年老字号戏院;作为老北京内城第一家戏院,见证了京剧艺术的成长与发展。梅兰芳等众多大师的重要剧目多在此首演,1958年划归梅兰芳京剧团。吉祥大戏院曾长期作为北京重要演出场所而享誉海内外,1993年因王府井改造而拆除停业。

  2021年吉祥大戏院于王府井金街重张开业。新的吉祥大戏院是一座兼具传统与现代风格的“空中戏院”。前厅清新雅致,剧场古香古色,国际先进的声光设备带来厅堂般的视听体验,“原声剧场”的设计成为戏院的一大亮点。吉祥大戏院以京昆戏曲演出为核心,传播优良历史传统文化,融合当代文化艺术,成为彰显传统与时尚风采的文旅新地标。

  一个集剧场,文创工坊,居住和商业于一身的多元业态文化社群,将戏剧融入生活。通过“透明式戏剧排演,跨界式艺术交流,交互式文创体验”的有机结合,打造北京胡同里别样的生活空间。南阳剧场,不止于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