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8901919522

凯恩斯学派就业理论的主张及启发意义

简要描述: 就业是我国最大的民生,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就业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他不但涉及社会领域,还涉...

详细介绍

  就业是我国最大的民生,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就业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他不但涉及社会领域,还涉及经济领域,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市场经济失灵,各国为稳定经济,纷纷加强国家干预力度,凯恩斯主义又重新再回到大众的视野,研究就业问题有着非常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凯恩斯就业理论针对我国的就业问题展开讨论,提出适当的应对措施,并指出凯恩斯主义对当前社会的启示意义。

  在凯恩斯学派诞生之前,古典经济理论长期处在统治地位,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支配着人们的思想。以萨伊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就业理论,认为需求是由供给创造的,市场经济内部是不可能会出现失调的,生产过剩和失业问题更不有几率发生,萨伊的就业理论简单来说可以归结为一下几点:1.依靠市场机制,在国家内部,随着商品的价值和生产要素价格的自行运动,市场中经济失调现象也会而消失;2.在市场的正常运行下,社会就业的情况趋近于充分就业;3.反对国家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运行,倡导在就业问题上实行放任政策。但是1933年的经济危机与随之而来的失业问题,给新古典主义的倡导者敲响了警钟,过度依赖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是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最终只会导致市场的崩溃,从而引发巨大的社会问题。

  对此,凯恩斯提出了与之完全不同的就业理论:放弃了将市场作为经济平衡点的观点,强调国家干预的及其重要的作用,主张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来实现充分就业,主张通过“国家的手”来解决就业问题。本文基于凯恩斯学派的就业理论,在对国内外就业现在的状况进行分析说明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新形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现代化进程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能给我们的一些启发和警示。

  凯恩斯就业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流通》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主要观点,反驳了古典经济理论对就业问题的观点,认为失业是由于社会的有效需求过低造成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总需求,当总供给价格大于总需求价格时,资本家就会缩小生产,因此导致大量工人失业,社会失业率上升;相反,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就会扩大生产,这时就业岗位随之增加。因此,在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情境下,如果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导致失业问题的发生。而有效需求的提升依赖于消费的增加,消费水平的提高又必然的联系到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又与就业情况相关联,因此就业、收入、消费三者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呼应环。凯恩斯从这些理论入手,提出了国家干预的宏观政策,他认为国家应该采取一系列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从而提升社会的有效需求这样才可以实现社会的充分就业。

  凯恩斯就业理论为解决失业问题提供一系列方案,但由于其理论过于宏观而缺乏微观基础,因此导致了经济学体系中相互矛盾情况的发生,这些一直以来深受经济学界的诟病和批判,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就业理论这一领域,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工资价格粘性这一著名的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类型,劳动的供给曲线与一般商品的供给曲线存在很明显的差异,并且个人劳动力的供给曲线与市场劳动力的供给曲线也不完全一样,单个劳动力的劳动供给曲线是随着工资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劳动供给达到某一点时,即使增加工资,劳动力的供给量也是上不去的,因为在生活水平达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后,劳动者会适当减少劳动供给,来满足其对闲暇的偏爱。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提出的就业理论着重于增加工作弹性,降低失业率,主张国家应该多多考虑长期失业者的权益,在国外,多数长期失业者处于非自愿失业的状态。针对长期失业者的问题能通过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以及干预政策来使工资更加具有弹性,从而降低失业率,当工资水平能够最终靠国家的干预而灵活调节时,劳动市场的供给过剩问题就会减少,就业水平也会逐渐趋于稳定。

  除此之外,以主权货币观为基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提出了一套崭新的就业理论—“最后雇主”计划就业理论,该理论主张以固定的价格为那些有工作意愿和能力但因为种种原因为而无法找到工作的人提供就业岗位,国家可以任意设定商品的价格,从而创作一个在最低生活水平上无限弹性的劳动力需求。通过实施“最后雇主”计划,国家只需要设置公共部门的价格,而其他的价格则是由市场来决定

  人有恒业,方能有恒心。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途径和手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就业的保障就是对民心的保障。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同时也涉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就业问题就日渐凸显,失业率不断攀升,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也不断涌现。因此,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政策和解决方法迫在眉睫。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凯恩斯学派的就业理论对现阶段我国解决就业问题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坚持扩大内需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至关重要的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健全完善的内需体系,将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有机高效的结合在一起,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扩大内需需要从一下三方面入手:(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居民消费水平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居民缺乏完善的兜底的政策从而导致消费观念趋于保守,投资减少,货币不流通,经济市场缺乏应有的活力。因此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安全感,刺激居民消费热情有利于达到鼓动消费的目的。(2)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形成良性和谐的市场秩序。要想扩大内需,规范的市场行为和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强有力的保障。如果市场对产品的质量把控不严格,导致劣质、盗版商品横行霸道,恶性竞争行为也会随之增加,这不但会消耗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也不利于树立国际竞争力和良好的国际形象。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新时代,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政策,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就极有可能将资金投向更具有竞争力的另一方。诚信是立身之本,企业在追逐自身经济利用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企业形象的树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3)协调好收入与再分配之间的关系,国家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大部分人的利益,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以保障各个阶级都能够满足其基本的生活。做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将蛋糕分好。扩大中间阶级在国民总人口中的占比,改善税收政策,调节高收入群体的收入,从而提升全体社会的消费水平。

  由于市场不是万能的,它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强调市场竞争机制,供给机制的同时,也要重视国家宏观干预的力量,立足于本国国情,充分发挥“市场”和“宏观调节”这两只手的作用,在发挥市场对就业调节作用的基础上,配合科学、合理、可行的宏观调控政策。

  现阶段,大多数青年人在面对就业问题时是处于迷茫状态的,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应倡导高校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将就业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中,合理安排学科设置和培养计划,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而适应市场的需要。目前,整个就业市场已基本形成了以高校为基础,国家为主导的体系,但整个就业市场的运行机制并不成熟,因此应不断完善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指导工作,鼓励大学生创业,促进就业市场的正规化,合理化。

  而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自身,这样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找到心意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首先,大学生应客观评价自身,立足实际,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合理规划自己,并制定出自己的就业规划。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适应社会的需要,勇于创新。最后,大学生要具有独到眼光和洞察力,准确感知国家动向,勇于把握机会。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有很多特点。老年人思想趋于保守,习惯于守财而不善于投资,从而使经济发展疲乏;老年人有特殊的消费需求,刺激老年人的消费需要可以开拓与老年人相关的产业发展,在食品方面,可以针对老年人的体质和特殊需求来进行食品的研制与开发,;娱乐方面,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喜好开设棋牌室、茶馆、戏曲社等,来丰富老年人的闲暇生活;在社会服务方面,可以开设为老年人提供照料看护的机构,通过对这些产业的投资和开发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当然,国家在采取相关政策的时候要具有将长期与短期结合起来的眼光,不但要在现实经济条件下解决当前遇到的困境,而且要时刻注意长期实施该政策所带来的不良经济后果,要时刻提防出现违背目标的结果。短期来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一种短期的交替关系。因此短期内实行扩大需求的政策,虽然会引起通货膨胀,但是同时也会增加产出,降低失业率。长期来看,连续实行扩大需求的政策,会使现实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距不断缩小,此时如果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社会总体需求并不能达到提高产出和降低失业率的目的,只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 因此,能够最终靠提高供给的能力或者通过提高潜在产出能力,刺激总需求,产生积极的政策效应。

  总的来说,凯恩斯学派的就业理论对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降低失业率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启示。